安徽科技项目申报资讯
重点与难点!2025年安徽省各市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核心条件要求和奖补倾斜、流程规划
重点与难点!2025年安徽省各市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核心条件要求和奖补倾斜、流程规划如下,合肥市以及阜阳市、六安市、安庆市、池州市、亳州市、宿州市、马鞍山市、黄山市、宣城市、淮北市、淮南市、蚌埠市、铜陵市、芜湖市、滁州市需要咨询申报的可以免费咨询渔渔为您解答指导!
免费指导热线:19855109130(可加v)
专业做项目申报12年,申报经验非常丰富,有很多大企业成功案例!小编可以为您带来关于高新技术企业、商标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、科技成果评价、专精特新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、非遗、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、绿色工厂、大数据企业、首台套、标准、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、科学技术奖、规上企业、老字号、新产品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商业计划书、公司注册注销、工商办理、股权设计、挂牌上市、软件开发、网站外包定制、百度关键词排名、SEO优化等众多项目辅导规划。
一、安徽省各市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核心条件与限制
01基础资质要求
1.资格门槛(支持范围扩宽但门槛提高?)
申请企业须为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且未上市(新三板挂牌企业除外),聚焦工业“六基”(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先进基础工艺、产业技术基础、基础软件)、战略新兴产业、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。
当然,除了芯片、传感器、高端装备之外,从事相对不属于“高精尖”领域的售卖设备和胶粘剂,也可以获得支持。(但是这些企业都是有很优质的产品特性以及创新性能力辅助佐证!!)
2.方案硬性指标
需制定“三新一强” 推进计划,投资总额不低于 2000 万元,涵盖研发投入、生产设备购置、数字化改造、人才引进、产业链配套等(不含厂房土建、土地、流动资金等费用)。
02产业导向与加分项
1.重点支持领域
围绕国家重点产业链,强化与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,如承担产业链攻关任务、关键基础产品研发及产业化、揭榜大企业需求等。
2.倾斜政策
符合上述导向的企业最高可获 10 分加分,优先纳入评审。
03财务指标与研发投入
1硬性指标(供参考)
负债率<50%(2024年通过企业平均值);
研发费用占比≥5%,近3年复合增长率≥10%;
发明专利≥20项(需与主营业务强相关,转让未满1年的不计入)。
2.弹性加分项
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(如大科学装置配套)、获得省部级技术发明奖。?
04一票否决项
有一票否决要素的企业无法推荐参与评审,有下列情况之一,须列为一票否决项:
(1)已在上交所、深交所、北交所或境外公开发行股票;
(2)截至专家审核前,该企业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称号失效;
(3)在上一轮财政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,已获得支持(已获得过重点“小巨人”奖补的企业不得重复申报);
(4)推进计划投资不足 2000万元;
(5)推进计划不聚焦“三新一强”;
(6)推进计划内容、投资、绩效目标不可行、不合理、不清晰;
(7)推进计划绩效目标不具备强链补链稳链作用。
二、安徽省各市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流程与规则
01组织实施机制
1.在名额分配方面,各省(直辖市)将独立组织开展申报工作,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大省,例如广东、江苏、浙江等地,给予相对较多的推荐名额,以充分考量这些地区企业数量众多、发展活力强劲的实际情况。
2.而在评审体系构建上,部委层面从宏观角度明确了 “专、精、特、新、成长性、三新一强、加分项目” 这七大评审维度,为整体评审工作搭建了基本框架;与此同时,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、企业发展阶段等存在差异,各省可结合地方实际情况,对评审细则进行进一步细化,比如新增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相关指标,以此确保评审工作更具针对性、科学性和有效性。
02资金拨付流程
财政部、工信部于 2024 年 10 月 29 日联合下达 7.48 亿元预算,专项用于 2025 年重点 “小巨人” 企业高质量发展支持。
该资金将通过分阶段拨付方式。600 万元奖补资金分两期拨付,首期 300 万元在批复后直接下达地方,剩余 300 万元需通过实施期满后的绩效考核(投资达标且成果验收通过)方可拨付。
温馨提示:若复审未通过或投资未达 2000 万元,已拨付资金将被追回。
三安徽省各市重点“小巨人”企业申报2025 年申报重点与难点规划
01政策核心目标
1.引导方向
聚焦 “补链强链”,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,强化与龙头企业的协同配套能力。
2.方案设计重点
围绕 “三新一强” 制定具体实施路径,突出与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的配套合作,例如:明确配套企业数量、研发成果转化目标等。
02关键申报要点
1.产业链匹配度
需详细说明在重点产业链中的定位,如为哪些龙头企业提供配套、解决何种 “卡脖子” 问题等,增强评审说服力。
2.投资预算合理性
2000 万元为刚性门槛,预算过高可能导致实施风险,过低则影响评分竞争力。2024年通过企业平均投资额达4200万,企业需结合实际需求科学规划,避免扎堆2000万基准线。
四常见问题解答
01与 2024 年申报的主要差异
目前最大变化是评价体系的更新,工信部新增《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》,各地可能将其纳入评审细则,企业需重点关注地方新增指标(如创新投入强度、数字化水平等)。
02项目合规性要求
1.重复申报限制
“三新一强” 计划中的设备、研发等投入,不得与中央财政已支持项目(如技改奖补、科创奖补)重复申报,否则将追回资金。
2.费用范围界定
仅限申报主体自身投入,不含子公司支出;排除基建、土地、流动资金等非直接生产研发费用。
03成果类型建议
可聚焦引进省级以上人才、建设研发机构、承担重点科研项目、获得首台套认定、配套龙头企业数量等 1-2 项核心指标等。
企业应精准对标政策,结合地方评审细则,突出 “补链强链” 定位,强化与重点产业链的关联度。科学规划预算,提前布局标志性成果来完善成果体系。
即使通过认定,有效期满后复核严格,企业需持续保持研发投入与市场地位,避免“重申报、轻运营。
以上就是小编将为大家具体讲解的内容,希望会对大家有个帮助!有任何项目问题都可以找小编指导。
需要咨询高新技术企业、软著专利等知识产权、科技成果评价、专精特新、企业技术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、非遗、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、绿色工厂、大数据企业、首台套、标准、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、科学技术奖、规上企业、老字号、新产品、可行性研究报告、商业计划书、公司注册注销、工商办理、股权挂牌、网站外包定制、百度关键词排名、SEO优化等更多政策项目的请直接联系渔渔:
免费咨询:19855109130,微信同号,为您解答指导。